1.食品無塵車間結構
食品加工凈化車間主要采用鋼混凝土或磚結構,根據不同產品的需要,適合具體食品加工的特殊要求。
車間的空間應與生產相適應。一般來說,生產凈化車間加工人員的人均面積(設備除外)不少于1.5平方米。過于擁擠的凈化車間不僅阻礙生產經營,而且人員之間的碰撞,人員工作服與生產設備的接觸,容易造成產品污染。車間頂面高度不小于3米,烹飪室不小于5米。
加工區和加工人員的衛生設施,如更衣室、淋浴間和衛生間,應為建筑物的聯合結構。水產品、肉制品和冷凍食品的冷庫和加工區也應為聯合結構。
2.凈化車間布局
凈化車間的布局不僅要方便各生產環節的銜接,還要方便加工過程的衛生控制,防止生產過程中交叉污染的發生。
食品加工過程基本都是從原料開始的→半成品→成品的過程,即從非清潔到清潔的過程。
因此,加工車間的生產原則上應按照產品加工過程的順序進行布局,使產品加工從不清潔環節過渡到清潔環節,加工過程中不允許交叉和回流。
清潔區與非清潔區之間應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,以控制彼此之間的人流和物流,避免交叉污染。加工產品應通過傳輸窗進行傳輸。在車間地方,設置工具清洗、消毒室、配置工具清洗、消毒清洗槽、消毒槽、漂洗槽,必要時有冷熱水供應,熱水溫度不低于82℃。
3.凈化車間地面、墻面、頂面及門窗
車間地面應采用防滑、堅固、不滲水、易清洗、耐腐蝕的材料,凈化車間地面應平整,無水。車間整個地面的設計和施工水平應略高于工廠的地面水平,地面有斜坡。
車間墻面應鋪設2米以上的墻裙,墻面耐腐蝕,易清洗消毒,堅固,不滲水材料鋪設淺色、無毒、防水、防霉,不易脫落,可清洗材料涂層。
凈化車間角、角、頂角曲率半徑不小于3小于3厘米,呈弧形。凈化車間頂面使用的材料應易于清潔,有水蒸氣產生的工作區域,頂面使用的材料不易凝結水球,施工時形成適當的弧度,防止冷凝水滴落在產品上。車間門窗設有防蟲、防塵、防鼠設施,所用材料應耐腐蝕、易清洗。窗臺離地面不少于1米,斜面45度。
4.供排水設施
凈化車間生產用水的供水管道應采用不易生銹的管道,供水方向應與加工工藝方向相反,即從清潔區流向非清潔區。
凈化車間的供水管道應盡可能統一,冷水管道應避免通過控制臺上方,以免冷凝水凝結滴落在產品上。為防止水管外不干凈的水被虹吸并倒入管道,應在水管的適當位置安裝真空消除器。凈化車間的排水溝應鋪設表面光滑、不滲水的材料,施工時不得出現不均勻的裂縫,并形成3%的傾斜度,以保證車間的排水暢通。排水方向也從清潔區排放到非清潔區。
排水溝上應加入不生銹的材料,制成活動蓖麻。車間排水地漏應采取防止固體進入的措施。畜禽加工廠的浸泡和打毛間應采用明溝,以清除羽毛和污水。排水溝出口應有防鼠網罩,凈化車間地漏或排水溝出口應為U型或P型,S有存水彎的水封,防蟲防臭。
延伸閱讀:食品車間排水溝7設計要求
5.通風采光
凈化車間應具備良好的通風條件。如果采用自然通風,通風面積與凈化車間地面面積的比例不應小于1:16。如果采用機械通風,通風量不應小于3次/小時。采用機械通風,凈化車間的氣流方向應從清潔區流向非清潔區。凈化車間窗戶面積與凈化車間面積的比例不應小于1:4。
凈化車間加工操作臺照度不得低于220Lux,車間其他區域不少于1100Lux,檢驗工作場所工作臺面的照度不得低于540Lux,瓶裝液體產品的照明工作點應達到1萬Lux,并且光線不能改變被加工物的本色。車間燈具必須配備防護罩。
6.控溫設施
加工易腐變質產品的車間應配備空調工程設施,夏季肉類、水產品加工凈化車間溫度不得超過15℃~18℃,肉制品的腌制室溫度不得超過4℃。
工具設備:加工過程中使用的設備和工具,特別是接觸食品的機械設備、控制臺、輸送帶、管道等設備,以及籃筐、托盤、刀具等工具的生產材料,應滿足以下條件:-無毒,不會污染產品;-耐腐蝕,不易生銹,不易老化變形;-易于清洗消毒;-車間使用的軟管材料應符合相關食品衛生標準(GB11331-89)要求。
食品加工設備和工具的結構應便于日常清潔、消毒、檢查和維護。罐裝設備的設計和制造應能保證內容物的排空。凈化車間加工設備的安裝一方面要滿足整個生產過程布局的要求,另一方面要便于生產過程的衛生管理,也要便于設備的日常維護和清潔。
放置大型設備時,無塵設備與墻體、設備與頂面之間應保持一定的距離和空間,以便設備維護人員和清潔人員進出。
7.人員衛生設施
(1)更衣室凈化車間
更衣室應與加工人數的更衣室。更衣室應與車間相連。必要時,應為在清潔區和非清潔區工作的加工人員設置更衣室,并將進出各自工作區的通道分開。個人衣服、鞋子應與工作服、靴子分開放置。
掛衣架應使掛好的工作服與墻面保持一定距離,不要與墻面接觸。更衣室應保持良好的通風和照明,室內裝紫外線或臭氧發生器對室內空氣進行消毒。
延伸閱讀:
食品車間更衣室衛生自查清單
食品生產企業的更衣室該怎么辦?
(2)淋浴間
肉類食品(包括罐裝肉類)的加工凈化車間應設有與凈化車間相連的淋浴間。淋浴間的大小應與凈化車間的加工人數相適應,淋浴噴頭可按每10人的比例配置。
淋浴間通風良好,地面和墻裙采用淺色、易清潔、耐腐蝕、不滲水材料,地板防滑,墻裙上部和頂面涂防霉涂料,地面排水順暢,通風良好,冷熱水供應。
(3)洗手消毒設施
車間入口處應設置適合凈化車間人員數量的洗手消毒設施。洗手水龍頭的配置比例應為每10人1人,200人以上每增加20人1人。洗手水龍頭必須是非手動開關,洗手處必須有皂液器,熱水供應,出水為溫水。裝有手消毒劑的容器也應適應用戶數量,并合理放置,方便使用。
干手工具必須是不會造成交叉污染的物品,如一次性紙巾、消毒毛巾等。在凈化車間的適當位置,應安裝足夠數量的洗手、消毒設施和相應的干手工具,使工人在生產操作過程中定期洗手、消毒,或臟手后及時方便洗手。從洗手處排出的水不能直接流到地面上,通過水封進入排水管。
延伸閱讀:洗手細節|洗盆洗手行嗎?
(4)衛生間
為方便生產衛生管理,與凈化車間相連的衛生間不應設在加工作業區或更衣區。衛生間門窗不能直接開至加工作業區。衛生間墻面、地面、門窗應淺色,易清洗消毒,耐腐蝕、不滲水